上世纪70年代全国设立的几十个防癌点,如今我省只剩盐亭这家了。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县级肿瘤医院,到这里就诊的病人95%来自农村——
低价为农民治癌
年初,61岁的周兴贵离开打工近十年的成都。在那里,他被确诊患了中晚期食道癌。因无力支付昂贵的治疗费用,他回到位于遂宁市大英县的家中,等待命运的最后审判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周兴贵结识了一位曾在盐亭县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同乡。4000元钱治了癌症——老乡的经历让周兴贵看到了希望。几天后,他怀揣几千块钱积蓄,半信半疑来到盐亭。
7月8日,是周兴贵治愈出院的日子。他预交的6000元钱,竟还略有剩余。
事实上,这所西南地区唯一的一家县级肿瘤医院,现在几乎成了专为庄稼人开设的肿瘤医院。在去年收治的1800多名住院病人中,95%来自农村,其中有75%来自陕西、西藏等盐亭以外的地方。
无疑,治疗费用低是盐亭肿瘤医院最吸引庄稼人的所在。但低收费是怎么实现的?医院规定,凡是使用新、特、贵重药品,必须经科室主任批准。“我们坚持能使用国产药材的,决不用进口药材;能够使用一般药品的,决不使用新特药品。”医院负责人解释。医院设立了患者每日费用查询系统,实行药房托管,目前药品收入仅占该医院收入的41%,较托管前下降6个百分点……
周兴贵举了个例,医生看他勉强能吃饭,便鼓励他多喝家人熬的鸡汤、鱼汤,尽量减少输液,从而减少开销,“钱就是这么省下来的”。
坚守并不容易
盐亭肿瘤医院的前身,是由原四川医学院牵头成立的肿瘤防治工作队。为响应周恩来总理“一定要根治肿瘤”的号召,上个世纪70年代,国内成立了几十个防癌点。在四川,类似的防癌点也有几处,不过,目前仍在运作的只有盐亭一处。“大多数工作点都是因为资金困难最终难以维持。”当年参加组建工作的李茂明老人介绍。
几年前,公立医院私有化之风兴起,县肿瘤医院也差点被卖给一家私营企业。尽管医院最终躲过一“劫”,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仍摆在面前,那就是资金欠缺——一台服役9年的国产放疗仪,至今仍每天运转12小时以上。更严峻的是人才流失,“因为待遇低,最近三四年,医生已走了七八个,大都是医院的重点培养对象。”副院长顾元凯惋叹。
探索农村癌症预防模式
如果说盐亭县肿瘤医院以微利求生存,无意间进行了一场平民医疗“试验”的话,那么,一些来自外界的力量,则是这项探索得以进行下去的有力支撑。
省内多所知名医院的肿瘤专家,几乎都熟悉这所县级肿瘤医院,他们经常到医院讲学,一些人甚至在此一呆便是半年。川大华西医院与盐亭肿瘤医院建立联系已30余年,专门开通了远程教学,对疑难病症共同会诊。一位有空便会来此边搞科研边指导业务的专家表示:充分发挥这样的县级医疗机构在基层疾病防治中的作用,不仅有助于形成农村癌症预防的模式,也可以成为平民医疗的模式。
盐亭肿瘤医院的探索也得到当地政府的关注,并有意推广部分做法。两年前,绵阳开始着手重建县、乡、村三级医疗网络,确定每个建制(镇)由政府举办一所卫生院,同时健全以县疾控中心为龙头、乡(镇)防保站为枢纽、村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联防网络,形成公共卫生预警预报、指挥处置、医疗救护联体的新机制。而他们“平民医疗”的经验也正在当地推广,该市从今年起,每年将改造卫生院不少于30个,到2010年,完成所有农村卫生院的基础设施改造;同时,加大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农村卫生的对口支援力度,进一步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能力,以切实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。(记者胡敏)
|